1:目的
为了保证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,正常投入生产,保证模具的生产和使用寿命,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和使用要求。从产品质量、模具结构、注塑工艺要求等方面规范模具认可标准,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,通过培训了解塑料模具的试模过程及注意事项
2:步骤
1.首先通过了解以下材料,熟悉模具试验过程和模具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
2.通过参观模具试验现场的实践,了解实际的模具试验过程
3.检查模具外观、模具材料、浇注系统、模具支架、复位、抽芯和插入、零件取出、排气、输水系统、注射成型工艺和成型系统、产品外观、尺寸和功能,以便验收
3:作为模具验收方,试模前和试模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事情
模具试验前:(1)在模具设计阶段:与模具制造商进行技术沟通时,确认适用的机器、产能要求、是否使用自动生产模式、模具寿命要求、产品材料的收缩设置和模具结构(根据模具的上胶方式确定),PL线设计,对于重要的外观零件,还要求模具制造商进行模具流程分析,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模具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缺陷
(2)模具制造完成后,第一次试模前,确认模具是否有加强保护装置(如是否有强制退模机构或顶针板限位开关机构,确保模具在异常情况下不会损坏)确认模具的顶出和回缩机构是否已安装?常用的顶出和回缩机构为拉杆机构(拉杆是否平衡,拉杆数量是否充足有待确认)和油缸机构。有时有气体辅助喷射辅助。因为喷嘴针呈Z形以保持冷料位(在6车间的生产中发现喷嘴经常卡在模具上)回料杆端面应平整,无点焊,胎头底部无垫片,点焊,所有制作滑块的模具在滑块的运动部位应有制油槽
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后,不要急于立即调整模具,而是让Fu技师将注塑机设置在手动操作档,让技师手动执行模具的每个动作
1.顶杆顶出(顶出是否平稳模具对碰耐磨板,位置是否足够,产品是否脱落,是否有异常磨削声)
2.顶针复位(顶针是否能复位到位,否则会损坏前模的膜腔,进行下一步前应及时检查)
3.套管是否安装在有限位置,滑块是否能滑动到位
4.模具是否能正常关闭和打开。在确认上述准备工作后,可以调整模具。此外,除了样品本身的尺寸、外观和其他缺陷外模具对碰耐磨板,还应结合整体组装确认。因此,在每次模具测试期间,所有组装件必须作为f尽可能
整体装配确认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试模产品中存在的装配问题点。此外,对于现有的装配问题点,分析和修改方案更方便。可以避免复杂性,简化和节省时间。模具验收前,新模具模具试验和模具试验过程介绍如下
1.明确所有问题都已解决,在指定机器上正常生产一定数量(如5000瓶啤酒)后没有问题
2.定义模具易损件,要求模具车间提供易损件备件,防止生产过程中易损件损坏影响生产
3.要求在模具外露部分涂防锈漆,并制作模具名称
4.产品表面不允许有缺陷:缺料、烧焦、顶白、料花、毛刺、起泡、发白(开裂、断裂)、收缩和蛇形花纹
二、模具外观
1、模具名称内容完整,字迹清晰,排列整齐
2、冷却水喷嘴不得超出模架表面
3、冷却水喷嘴应标有入口和出口
4、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/6,距水嘴约10mm,字迹清晰、美观、整齐、间距均匀
5、模具附件不得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,安装时,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、水嘴、预复位机构等,并用支腿保护
6、支腿用螺钉穿过支腿固定在模架上,过长支腿用外螺纹加工,立柱紧固在模架上
7、脱模孔尺寸应符合规定注塑机的要求,除小模外,仅一个中心不能脱模
8、定位环应固定可靠,直径100mm和250mm,除另有要求外,定位环应高出底板10~20mm
9、模具的外形尺寸应满足指定注塑机的要求
10、对于有安装方向要求的模具,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指示安装方向
11、模架表面应无凹坑、锈蚀、多余吊环、进出口水蒸气、油孔等影响外观的缺陷
12模具应便于起吊和运输,起吊过程中不得拆下模具零件,吊环不得与水嘴、油缸、预复位杆等干涉
三、顶出、复位、抽芯和插入、取件
1、弹射应顺畅,无卡阻和异响
2、斜顶面打磨,斜顶面低于芯面
3、滑动件应设置油槽,表面应进行氮化处理
4、所有顶杆应提供防旋转定位,每个顶杆应编号
5、弹射距离应由限位块限制
6回位弹簧应为标准件,弹簧两端不得打磨或切割
7、滑块和抽芯应有行程限位,小滑块由弹簧限位,弹簧安装不方便时可使用波形螺钉,气缸抽芯必须有行程开关
8、滑块抽芯一般采用斜导柱,斜导柱的角度应小于滑块锁紧面的角度2°~3°,若滑块行程过长,应采用油缸抽芯
9、宽度超过150 mm的大滑块下部应为耐磨板且耐磨板应高于大表面0.05 ~0.1Mm,然后打开油制备罐
10、顶杆不得串联上下移动
11、如果在顶杆上添加倒钩,倒钩的方向应一致,且倒钩易于从产品上移除
12、顶杆孔与顶杆配合间隙、密封段长度、顶杆孔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标准要求
13、产品弹出时,易于跟随斜顶,顶杆应开槽或蚀刻
14、回流杆端面应平整,无点焊,胎头底部无垫片,点焊
15、三板模具闸板导轨滑动平稳,闸板开启方便
16、三片式模具的限位拉杆应布置在模具安装方向的两侧,或在模座上增加一个拉杆,以防止限位拉杆与操作人员的干涉
17、油道、气道畅通,液压顶出复位到位
18.导套底部应配备排气口
四、冷却和加热系统
1、冷却或加热系统应完全畅通
2、密封应可靠,系统应0.5MPa有压无泄漏,维修方便
3、模架上设置的密封槽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
4、密封圈放置时应涂上润滑脂,放置后应高于模架表面
5、水和油通道垫片应